
知识
碳汇收益仅是储备林项目收益的补充
从已公示的造林碳汇项目PDD(设计文件)来看,造林项目可产生碳汇量0.3~1.2吨/亩.年左右,南方地区如广东省的碳汇量最高可以达到1.2吨/亩.年,北方地区如河南省在0.3~0.6吨碳汇量/年/亩左右。 从树种看,阔叶类树种碳汇量 较多,落叶松较少。不同的树种,每亩固碳量是不一样的。 CCER的《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虽然还没有出台,但是森林经营中并非自然增长的就算碳汇,一定要有额外性(即人为因素)。随着监测手段的科技进步和监测数据的积累,且考虑到自愿碳市场规则变动因素(方法学的迭代),在更严
零碳园区及碳中和实现的路径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在上位政策指导下,各地零碳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所谓零碳园区,是指在一个产业园区内,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一定周期内(通常为一年),通过清洁技术应用、碳回收技术、能源存储交换等方式全部予以抵消,从而实现全年碳元素“零排放”。要建设真正的零碳园区,规划中必须重点考虑以下三点:1.规划起点应着眼“负碳园区”零碳园区建设必须考虑园区经济的年增长:只要有增量,排放必然随之增加。因此,抵消
造林碳汇方法学中,有必要限制土壤扰动吗?
背景: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对土壤扰动进行了严格限制:“除项目开始时的整地和造林外,在计入期内不对土壤进行重复扰动”。该限制旨在“确保土壤中碳储存的稳定”,其依据主要在于方法学中指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监测成本较高、监测结果不确定性大”,且“基于保守性原则和成本有效性原则...恢复至整地前的土壤有机碳水平大约需要20年左右...整地造林之后第20-40年,项目地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线性增加,且在第40年后达到稳定状态”。核心观点: 然而,从发
缓冲池保险,自愿碳市场良性发展的制度保障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加剧,自愿碳市场(VCM)在落实《巴黎协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碳信用项目的风险——如森林火灾导致的碳逆转、项目违约或计量争议等——始终威胁着市场信心。在这一背景下,缓冲池保险的创新正为市场的良性发展注入新动力。缓冲池:碳市场的“风险蓄水池”的局限性 缓冲池是自然资源碳信用项目的核心风控工具,其运作机制要求每个项目贡献部分碳信用作为储备,以应对突发损失。例如,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要求林业碳汇项目将20%的碳信用存入缓冲池,用于抵消火灾等风险。然而,近年频发的极
我国森林碳汇登记亟需建立碳信用保障制度
森林碳汇机制与全球实践经验 森林碳汇被定义为“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然而,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易受火灾、病虫害等“资源减量事件”(即方法学中的泄漏、逆转)影响,导致固碳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为保障碳汇项目的真实性,国际社会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确立了第三方认证机制,并通过“缓冲池制度”强化碳信用的持久性。 全球四大自愿减排登记机构(Verra、GoldStandard、ACR、CAR)均采用缓冲池制度:若某项目通过认证产生100

林业碳汇中REDD类项目简述
林业碳汇可分为封存类与避免类两大类型:- 封存类:通过造林、再造林及土壤固碳等自然手段实现碳封存。- 避免类:以森林经营等措施减少碳排放,国际市场将此类统称为REDD项目(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其名称源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中相关议题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全称为“关于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问题的政策方针和积极激励措施;以及保护、可持
什么是碳汇开发?
打个比方:国内的碳汇开发就点像像房地产开发中的棚户区改造:1、首先要有个开发商(碳汇开发商,最好精通林草政策及相关技术。若不懂政策技术,就需要聘请一个了解全球各大市场及相关规则的技术服务商提供全过程咨询,否则很难开展工作);2、对棚户区住户,要么是货币安置(林权流转),要么是回迁多分几套房子(碳汇分成模式);3、有了土地,首先得找建筑设计院设计(碳汇设计,按照不同市场的规则(方法学),定制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市场的具体要求);4、设计完的图纸要找管理部门审图然后才能取得开工许可证(碳汇项目审定、注
碳核算与碳核查有什么不同?主要工作内容都是什么?
在全球气候变迁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碳核算与碳核查作为评估和管理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碳核算与碳核查的区别,解析两者在碳排放管理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如何透过这两大工具实现碳足迹的精准管理。MRV体系我们在准确的明白碳核查和碳核算的区别之前,首先需要了解《MRV准则》。《MRV准则》是企业碳排放会计的基本准则,也是碳市场定价与管理的基石。《MRV准则》包含以下3部分内容:(1)可监测:即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是指为了计算碳排放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
为什么只做碳汇开发技术服务商?
问:碳汇开发市场潜力巨大,贵司既具备林草技术、碳汇开发能力,又熟悉政策与开发流程,为何不直接参与碳汇项目开发,而是选择作为技术服务商? 答:感谢您的关注!我们选择聚焦技术服务领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1、规避系统性风险,确保项目可持续性 林草碳汇开发涉及大规模林权整合(如利益分配模式),需地方政府、林草部门与开发商深度协作。开发商若因资金链断裂、权属纠纷或技术不足导致项目中途停滞,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损害多方利益。 作为技术团队,我们始终秉持专业性与边界意识,深知自身优势在于技术研发与全
不同维度的减排——针对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解决方案(科学碳目标倡议)
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是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若控制住了企业的排放,也就控制住了全球气候变暖。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上,除了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UNFCCC)和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协调各国的碳排放外,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以下简称“SBTi”)则主要针对企业为目标推进企业减排工作。 SBTi是联合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商业
《巴黎协定》与《京都议定书》有何不同?
虽然《巴黎协定》建立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之上,但两项协定之间存在几个主要区别:范围:《京都议定书》仅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巴黎协定》适用于所有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反映了人们认识到所有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应发挥作用,需要全球努力才能实现必要的减排。减排目标: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必须在2012年之前将其排放量平均减少5.2%,低于1990年的水平。《巴黎协定》设定了更雄心勃勃的目标,即把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以下,并努力将温度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巴黎协定》的实质是?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为各国共同努力限制全球变暖和减轻其影响制定了框架。它包括几个关键要素: 减排目标:《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变暖幅度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以下,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每个国家都必须提交一份国家自主贡献(NDC),概述其减排目标。NDC每五年审查和更新一次,目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目标的雄心。 透明度和问责制:《巴黎协定》包含透明度和问责制条款,要求各国定期报告其排放量和国家自主贡献的进展情况。报告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核查制度